2007年6月30日 星期六

文化哲學講演錄


文化哲學講演錄也是勞思光的著作,彙編了他多年來教授文化與哲學的講詞。雖然文字淺白,但對門外漢仍然要點時間消化。他說明思想方法的意義和重要性,解釋方法論的任務及其範圍,並介紹形式邏輯以及經驗科學方法的基本知識。

哲學是思考的藝術,讓我們反思人生,而同時我們的知識系統不斷更新,方法論變得十分重要,否則會出現艾爾耶的毛病,浪費不少青春。

中國之路向

勞思光的中國之路向匯集了他關於中國探索前路的講稿。作為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榮休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哲學學部主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訪問教授、台灣清華大學客座教授,現任台灣華梵學院講座教授及東吳大學客座教授。他對中國及中國人的愛恨特別明顯。他綜觀了洋務運動、現代化運動等各類社會運動和改革,發現在問題卻愈來愈複雜的時候,中國的改革動力衰弱下去了。在他那份激情下,仍然對中國發展歷史有客觀仔細的分析,痛批不是。

2007年6月26日 星期二

論語


論語是孔子與他的弟子談話的彙編,主要討論什麼是仁,什麼是禮,什麼是君子.應該怎樣學習,推行政策.學識與德行的比較.雖然時代久遠,但仍然能夠時刻提醒我們做人需要仁厚,以禮貌顯現互相尊敬.學習要虛心,不恥下問等等.這些智慧可以歷久常新.

2007年6月25日 星期一

大學


大學之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大學《四書》之一,本是《禮記》中的一篇,言簡意刻,意義深遠,歷久不衰。這樣偉大的巨著,不可不看。

《大學》原本不分章節。後來朱熹按其內容,分為經一章,傳十章。每章加入自己註釋的內容。其實,能夠讀透了《大學》原著,就不需要什麼額外的註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2007年6月20日 星期三

香港文學散步


香港文學散步也是小思的散文集。她引領我們漫遊香港文人的足跡。活生生的給我們介紹許地山魯迅蕭紅戴望舒等名人。當日文壇巨人,今日被人遺忘。昔日光輝,此情不再。當時文人遇上戰亂,命途坎坷。如今淹沒在泥土之中,特別令人神傷。

時間能沖淡一切,彷彿他們沒有在我們心中存在。別人對他們的思念彷彿使他們又像重新活過來。

夜讀閃思

小思的夜讀閃思是一本充滿了文人情懷的散文集。夜讀是愛閱讀的人的習慣,所謂夜闌人靜。一個人能夠獨處,面對無限的宇宙,無數閃爍的星星,視野不斷擴大,思想不斷延伸。時而起伏,時而平靜。喜悅有時,哀傷有時。就是這種的夜讀往往觸發了連串的閃思。

有時候,人像星星,雖為滄海一粟,但能不斷閃動。人充滿勞累,卻詩意地棲居於大地上。要懂承擔,又懂放下,才能來去自如。

2007年6月18日 星期一

廣東戲曲簡史

《廣東戲曲簡史》,廣東人民出版社,賴伯疆著。該書詳盡講述廣東省內的戲曲發展的歷史,包括了粵劇、潮劇、福佬劇。由古代舞蹈、歌謠,漢代百戲、伶樂到宋代散樂,更介紹外省傳入的戲曲種類等等。粵劇方面,更提及組織戲班的人、紅船組織架構、傳統與民初新編的劇目、戲劇學校與改革。當中引用了很多地方史籍、傳記、研究論文、文學作品、戲行通訊文件、年鑑等等。地方遍及中國內地、台灣、香港及新加坡。如果是對戲曲有興趣的,真是值得花時間來看。

漢語與華人社會

漢語與華人社會關係密切,漢語是華人文化的核心,而漢語與各地方言也有著互動的關係。那麼怎樣去研究之間的關係,便需要語言學了。由城市大學出版,鄒嘉彥、游汝杰所著的漢語與華人社會就是闡述方言的發展,考究各地的辭彙相似性並以歷史比較學方法展現如何演變。民系、方言與地方文化也導致詞彙的演變、讀音的轉變,還要研究是分散傳入、分階段傳入,還是互相吸收轉化而成。雖然牽涉複雜的數據,但仍然值得花多點時間看。

廣府話救亡


廣府話救亡,王亭之著。廣府話,即廣州府的方言。為什麼要救亡?就是因為面臨被何氏正音所摧毀。第一,該書是正面挑戰何氏正音。第二,輯錄了王亭之的雜文,講述部分的粵語本字。第三,它記錄各家對於何氏正音的評論。由於事情發展逼切,教師迴響也甚大,遠在加拿大居住的王亭之也迫不及待發表意見。

2007年6月17日 星期日

字海拾趣

字海拾趣,書如其名。細說香港常見的錯別字或作一些有趣的比較。

語言是文化其中一個核心,也是最有活力的地方。很多時候,語言也跟民族尊嚴連在一起。例如英國人對英語十分重視。在1755年,為了擺脫歐陸語言(德語、法語)對英語的影響,希望建立第一部全英語的辭典-《英語詞典》。由於缺乏更新,1875年才重新建立屬於自己的字典--牛津英語字典。牛津英語字典的建立全靠全國人民提供大量實例,幫助了專家編纂字典之用。可見他們對於自己的語言十分關心。他們喜愛的戲劇都是字字珠璣,可見他們對生活中的用字也很講究。

同樣,美國獨立後,馬上制定自己語言的標準,包括拼字標準和自己的字典--1828年出版的《美國英語詞典》。到了荷里活電影在60年代大放異彩的時候,他們也繼承了講就語言藝術的傳統。

香港呢?差不多先生又作祟。馬馬虎虎,老是問什麼時候該用字嚴謹。他們忘記了當懶惰變成習慣,文字力量隨之下降。

正字正確


彭志銘的正字正確輯錄了他的專欄,羅列了很多粵語本字。手法輕鬆,內容簡單,但對於字源的描述少了點。因此,只是適合一般人士作為入門基礎。

考究粵語本字是十分困難。因為粵語的歷史非常悠久,從周朝到清朝都有新字誕生,語音在過去六大朝代都不斷演變。從海陸絲綢之路帶來不少新事物,新辭彙也沉澱在粵語之中。

2007年6月15日 星期五

論粵方言詞本字考譯


論粵方言詞本字考譯,陳伯煇著。那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書。因為不但為學習粵語本字提供清晰的介紹,對考究本字的人士也有明確的指引。因此有了合理的論證過程,避免流於穿鑿附會。他認為任何讀音的改變都要理據充足,有例可援。考究粵語與考究粵劇都是同樣困難。因為粵是古代南蠻之地,對中原影響力微,難以得到資源來製作文獻記錄。因此,研究嶺南文化的人都毅力過人。

我從這本書籍看著每一個字都有自己的故事,看得令人出神。每一個字如何傳神地描述生活的細節。有時候比普通話更有活力,更有精采之處。

漢字變變變


中國文字源遠流長,經過了幾千年的洗禮,從甲骨文金文/銘文大篆小篆隸書、行書、草書到楷書。漢字變變變就是講述這個演變歷程,非常有趣。內容生動活潑,圖文並茂,學生必備。

2007年6月14日 星期四

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崑曲


崑曲被中國成功申請為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因為他們明白到崑曲有歷史價值也有藝術價值.昆曲,又稱昆劇,昆腔或昆山腔,於明代冒起,在江蘇地區流行.它取代了元朝的北曲雜劇,是中國重要的戲曲之一.當初得到朱元璋垂青,崑曲不斷發展,表演巧究,成了宮廷中的雅部.後來,力求創新的南部發展了花部,亂彈,成了崑曲重要支派.

這本書不但內容豐富,而且有很多精采圖片.只是欠缺了音樂光碟.

昆曲
作者:鄭雷著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 年 03 月 01 日
語言別:簡體中文

2007年6月12日 星期二

明雜劇史


由文學博士徐子方所著的明雜劇史可算是一本完整的明朝雜劇歷史書。元雜劇隨著元朝而終結,明朝建立讓中原文人再次確立自己的身分。民間的雜劇活躍起來,明雜劇有回歸傳統的部份,也有重建的精神。

明雜劇由民間走進宮廷再走到文人書齋,規模日漸宏大,形式慢慢走向規範化,也慢慢脫離民眾。於是,明朝中葉出現了以教坊司、鐘鼓司為主的宮廷北雜劇和文人的南雜劇。這個南雜劇開創了清朝的花部與亂彈。可見,戲曲是不斷更新,代代相傳,以新的面孔來面對群眾。

元雜劇的文化精神闡釋


元雜劇的文化精神闡釋真的揭示了元雜劇(元曲)蓬勃發展的原因。當年蒙古人入侵中原,欺壓百姓,社會傳統受到衝擊,並把科舉廢除,為期長達81年。文人學士不但失去前途,更目睹社會慘況。最初他們利用自己的筆描述美妙故事逃離現實的痛苦,後來擺脫了傳統羈絆創作帶有平等愛情觀念的戲曲,有些狠批社會中不義之處。到了重新開設科舉,社會開始穩定,元雜劇慢慢失去原有的動力,因循守舊,逐漸被人淡忘。

宋金戲劇史稿


宋金戲劇史稿是薛瑞兆花了十幾年努力的著作。他不斷收集整理南北兩宋及金國中的戲劇形成的史料。宋代戲劇的代表樣式有雜劇與南曲戲文;金代戲劇的代表樣式有院本與北曲雜劇。作者首先介紹中國古代的巫戲及參軍戲。証明中國戲劇的歷史十分悠久。然後從幾個戲曲劇本中分析故事如何反映當時社會狀況,探討戲劇表演方式與元素,音樂的演變,表演場地的演變。資料詳盡,需要花多點時間消化,但肯定讓人明瞭戲劇的發展。


宋金戲劇史稿
作者:薛瑞兆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日期:2005 年 03 月 07 日
ISBN:7108022346

二十世紀教育學名家名著


二十世紀教育學名家名著是經典著作的總匯。它匯集了32位教育名家的生平及名作。他們有美國杜威、中國的胡適、國學大師梁漱溟、近代的教育家陶行知、兒童心理學家陳鶴琴、中國首任教育總長蔡元培、法國的涂爾幹、英國的懷海德與沛西·能、德國的實驗教育學家拉伊、日本的小原國芳等等。每位都是獨當一面,名著雲集,獲益良多。

哲學、文化與教育


哲學、文化與教育講述三者的關係。教育教人反思,教育本身也令人反思。反思教育的意義,背後的思想。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懷著什麼信念,抱著什麼態度,堅持什麼原則。無論是孔子還是杜威都相信人的可塑性。教育工作者也應該懷著同樣的信念。

文化是一個龐大的網包含著很多符號與價值。教育本身也內含很多符號與價值。教育哲學讓人反思當中的角色與關係。當教育某種理念而本身制度缺乏該種理念,學生所得到的就是理念的空洞化。例如:民主教育,民主是一種理念,應該從制度中實踐出來,也應該從教育制度反映出來;否則對學生來說,民主淪為一種形式。徒具形式的民主制度,民主就會凋亡。

書的第三部分討論教育方法論。讓我深思目標與方法的關係,目標之間的排斥性等等因素。讓我明白教育方法論如何讓教育矗立在穩健的理論基礎之上,使它有良好的發展。

有了理念,便要實踐


大學理念與實踐由劉安之、黃俊傑在1999年所編。書中列出中外文章,談論如何實踐大學的理念,如何推行通識教育,台灣大學發展的狀況。他們認為大學的五大目標是:培養大學生對自己內在身心特質的了解、培養求取新知識的方法與能力、培養個人生活中高品質的技能與情操、培養社會生活中高品質的技能與情操、培養關懷全世界、全人類的情操。

除了這些,還有些文章討論實際辦大學所面對的困難。例如,行政管理,效益問題,財政問題,與企業合作等等。如何增強大學在社會中的角色而又保持大學獨立自主。這些問題已經在1999年提出,但往往到了今天,大學已然要面對。可見,大學所面對的問題是何等困難。

金耀基的大學之理念



金耀基,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美國匹茲堡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新亞書院院長,更是前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因此,他的著作大學之理念是非常有份量的。書中重新反思什麼是大學,什麼是知識。大學的社會角色,特色與功能。學生應該怎樣去追求真善美,對社會有什麼責任。中國人的大學從傳統中脫變出來後,應該何去何從。通識教育與大學教育的定性與定位。現代化、全球化的教育應該是怎樣。內容非常全面,從過去、現在到將來,從中國、西方到全世界,從個人到社會。雖然意義深遠,文字卻平易近人。讓人一看再看,不斷回味。


大學之理念
作者:金耀基/著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03 年 08 月 23 日
ISBN:9571339628

百年大學演講精華


百年大學演講精華羅列了很多清末民國的名人演講。中國在那個劇變時代需要很多新思維來改革。講者都是懷著愛國之心,充滿熱情,滿腔熱淚般向大學生細訴。內容不乏他們對中國教育的意見,也流露著他們渴望改革的心情。秋瑾提倡女子能夠入大學讀書。蔡元培希望男女平等,促進哲學,美學教育。林語堂比較東西文化。李亦園的通識教育。余秋雨的閱讀建議。牟宗三保育中國哲學傳統。傅佩榮反思知識分子與儒家的關係。徐志摩則介紹印度文學巨人泰戈爾。胡適、陳獨秀、許地山則更關心民族命運、五四運動精神。嚴復則提倡西學門徑的功用。每篇演講都是十分精采,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百年大學演講精華
作者:蔡元培‧魯迅‧胡適‧林語堂‧龍應台等/著
出版社:立緒
出版日期:2003 年 04 月 01 日
ISBN:9570411708

素質教育在美國


素質教育在美國是一本很有意義的書籍。作者黃全愈是一位從中國到美國的老師。他也是為人父。雙重身份讓他從兩個角色來反思中美的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

美國老師讓學生多點理解內容,多於背誦句子。著重思考多於強記。利用大量閱讀來擴展視野,提高綜合及歸納能力。鼓勵發問和討論來促使反思,更有助於語言能力發展。黃全愈從自身的經歷揭示中美兩地對自信心深層理解的差異,揭示尊重與自由的重要性,學術研究的迷思。中國人把學術研究神秘化貴族化,美國人卻把它平民化。中國人著重教導與規範,美國人著重啟蒙與獎勵。讓人重新思考教育的方向。


素質教育在美國:留美教育學者對美國基礎教育的體驗
作者:黃全愈 /著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
出版日期:2003 年 05 月 20 日
ISBN:9629961296

哈佛天才與卡爾‧威特教育


哈佛天才與卡爾‧威特教育告訴我們一名18歲的成都女孩劉亦婷為什麼被哈佛大學錄取。原來,她母親利用卡爾‧威特的教育方法。這種方法是很用心設計每個細節,詳細地記錄小孩的學習進度,從生活中不斷刺激小孩觀察與學習。把學習從課堂中釋放出來,並融入生活之中。在語言學習方面,非常嚴謹。用字必精確,發音必標準,杜絕一切懶音。營養不多不少,休息長短適當。根據學習進度,家長便調整學習內容。因此,家長為了小孩的教育,勞心勞力,不眠不休,在7x24x365x20小時,即122萬6400小時內不斷作引導式教育。這是香港即食文化所不能比擬的。

2007年6月10日 星期日

人性論


中西方對人性討論從來不間斷,有人認為性本善,也有人認為性本惡,甚至無分善惡.在西方的學者探討自由意志與決定論(Determinism)之前,他們已經以嚴謹方式分析人性。人性論(Treatise of Human Nature)是18世紀英國經驗哲學家休謨(David Hume)的著作。他所探究的是知性(Of The Understandings)、情感(Of The Passions)與道德(Of Morals)。知性的核心是觀念、抽象、聯繫、記憶及想像、關係、狀態與實體。第二部份就是空間和時間。第三部份就是知識、推斷、因果觀念。情感方面,休謨關心驕傲、謙卑、惡行、德行、意志、動機等等。道德方面,休謨認為正義展現道德,而政府就是擔當社會正義的角色。

快速演變的語言


內地社會快速變遷,漢語詞彙也快速變更。《漢語新詞新語年編》就是這樣的一本書。羅列出新詞語不但誕生自內地,也有些從香港,台灣等地輸入。
最有趣的一批是網上用語,什麼PLMM,E化,BOBO族,IBM,LOF,3+5等等。真是層出不窮,而竟然接受為漢語的新成員。真是個怪現象。

系統視野與宇宙人生


系統視野與宇宙人生由十多位中外著名的華人學者執筆,如關子尹, 陳天機, 許倬雲,他們來自文、理、醫、工程、社會科學等不同的專業領域。題材主要是系統,文化,思想,價值,社會,人生背後的思維及觀點等等.例如什麼是中心文化,什麼是邊緣文化?文化的互相衝擊.什麼是開放系統,什麼是封閉系統.什麼是抉擇?人生的意義,個人與社會關係。雖然這本書目的是為了通識教育,但所有的課題都值得深思。


系統視野與宇宙人生(增訂版)
著者: 陳天機
出版日期: 2002/08
國際書號: 962076319X

Execution

Execution,中文翻譯為執行力.現在的公司,成功有時,失敗有時,創意有時.可是,為什麼充滿點子的公司仍然出現問題呢? 答案往往就是缺乏執行力. 即所謂眼高手低. 有時候, 管理人員想到點子,往往只集中在完成後的景象,而忘記了怎樣以現在為起點,把目標一步一步實現.

這本書分析了缺乏執行力的原因,怎樣防止眼高手低,怎樣防止定立不能實現的目標,怎樣從制度上提高公司的執行力.

看完這本書,真的需要時間消化,和需要機會實踐.


Execution (Paperback)
by Larry Bossidy (Author), Ram Charan (Author), Charles Burck (Author), Clare Smith (Editor)
Publisher: Random House Business Books (September 5, 2002)
ISBN-10: 0712625984

人獸鬼


錢鍾書的人獸鬼是我早期看的文學作品。當中的上帝的夢是非常有趣,像是南柯一夢。因為在漫長的時間很無聊,於是做人來打發時間。第一個人當然是男人。男人發呆了,便製造女人。男女之間發生愛情,丟下上帝不顧。因此心生怨恨,便製造男女爭端。無奈的是,越要懲罰他們,他們卻越團結。最後因為懲罰力度過大,人們歸於塵土,剩下上帝與漫長的時間。

我的名字叫做紅



我最近看過一個近代文學作品《我的名字叫做紅》,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土耳其作家Orhan Pamuk所著。內容提及一宗命案,案情十分曲折,表達手法非常有趣。案中各人自述故事。估不到第一位就是那個死者,後來樹也有自述。真是令人精神為之一振。各人故事互相交疊,層層推進。越看越有味道。

英倫風采


林行止散文中,英倫風采是早期作品。講的都是他在英國求學時期的故事,所見所聞。他常常比較英國內的本地人與中國學生的生活。研究英國人下午茶的趣事,鐵路工人喝茶的堅持。他們喝茶文化植入骨髓。在酒吧喝酒也是形同血液,魚塊薯條更是肌肉。對書本書店的喜愛就是靈魂。

雖然林行止說當時文筆並不突出,但那種清新味道與求學環境十分配合。看了使我樂在其中。

西歐戲劇理論


西歐戲劇理論是一本比較學術的書籍。首先介紹了戲劇理論歷史,從亞里斯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時期,到近代的評論。闡述戲劇的意義及當中的規律。人們怎樣評價戲劇呢?戲劇應該是社會的鏡子,還是道德守護者?應該利用什麼技巧來表達思想內容。究竟有什麼類型的戲劇,怎樣去劃分?例如,悲劇常見的表達技巧都是利用命運感與超自然現象。伊莉莎白早期的悲劇則充滿了道德上的教訓。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李爾王(King Lear)、奧賽羅(Othello)、哈姆雷特(Hamlet)、麥克白(Macbeth)都是十分著名的悲劇。在喜劇中,西歐戲劇理論論述什麼是幽默,好像形體幽默、情景幽默、語言幽默。當然喜劇也可以分為浪漫、情緒、風俗、文雅、陰謀等類型。更有一些是悲喜交集的悲喜劇。

從這本書了解到戲劇本身及它與社會的關係。可是原著是1931出版的The Theory of Drama, George G. Harrap and Company Ltd, London。看來要找一點新版本來填補近代戲劇的演變。

香江梨園


香江梨園是講述粵劇大老倌羅家英生平及粵劇在當時的發展。當中有些有趣的事情,小時候怎樣接受特訓,踏台板,與其他名伶合作。除了這些,還有行內術語,戲服,行當,表演程式的介紹及相關照片。

粵劇是源遠流長的中國地方戲曲之一。所謂行當就是角色類型,包括了末、生、旦、淨、丑、外、小、貼、夫、雜等。後來簡約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丑生」、「武生」。每個行當都有自己一套表演程式、戲服和化妝方式。表演程式主要是指做手功架。每一個部份都經過幾十年來的提煉。因此分工越來越仔細,流派繁多。可是,二次大戰後,粵劇發展大不如前,只有1963年成立的雛鳳鳴劇團一枝獨秀。

戲曲在中國承載了不少文化傳統,不單是民間的重要娛樂,文學瑰寶,也是宣傳道德和革命思想的工具。

2007年6月8日 星期五

十五貫研究


十五貫研究是一本很舊的書,是一本沒有編號的書籍。十五貫是一齣著名崑劇。

故事講述屠夫尤葫蘆從皋橋親戚家借得十五貫銅錢,哄騙繼女蘇戌娟說是賣她的身價錢。蘇因不願為婢,深夜私逃投親。婁阿鼠闖入尤家偷了十五貫銅錢,並用肉斧殺尤滅口。鄰人發現後就一面報官,一面追趕兇手。另一方面,客商陶復朱的夥計熊友蘭,帶十五貫錢往常州辦貨,遇到蘇戌娟問路,二人因此順路同行。鄰人差役見二人同行,又見十五貫,疑其為兇手,婁阿鼠乘機誣陷,於是二人被押送無錫縣衙門。無錫知縣錯判蘇、熊二人死刑。常州知府和江南巡撫皆輕信知縣。蘇州知府況監連夜趕往都府,求巡撫周忱緩刑覆查。周忱因迂腐而不為所動。況據理力爭後,周無奈限期半月查請回報,否則上奏題參。況鍾冒著丟官的風險,親至無錫調查,又改扮私訪,將真兇婁阿鼠捉住,終於案情大白。

其實故事本身已經引人入勝。十五貫研究更闡述了這個劇目的演變,為什麼受到周恩來的垂青,在新中國變得火熱起來。最終,內地的崑劇全靠十五貫開始復蘇。

漫話宏觀經濟學


漫話宏觀經濟學,梁小民著。梁小民,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他用了淺白的文字解釋宏觀經濟學中常見的關鍵字。例如:GDP,GNP,失業率,貨幣,通貨膨脹,生活指數,痛苦指數,等等。他也解釋古典經濟模型,新古典經濟模型,恐怖活動與經濟的關係,物價水平,消費市場,假日消費經濟,國家變窮的原因,日本的經濟奇蹟。

最大的要點是四百多年前,全世界都是窮國。為什麼不斷有窮國致富,但有些國家像阿根廷由富國變成窮國。原因是制度問題。如果政治經濟制度未能保障私有產權或者有效運用資金,便使投資者離開。沒有足夠資金流動,貨幣的倍數效應不能發揮,經濟自然下滑。

這本書讓我更了解經濟是怎樣運作。

2007年6月7日 星期四

對書的迷戀


由NET AND BOOKS出版的《書的迷戀》是一本扎扎實實的描寫人類愛書之心,一些愛書成狂的人,幾百年人類的愛書的歷史。它回顧了藏書偷書的心態,很多文化工作者的藏書經驗,訪問了舊書市場內的大大小小的書店。書籍與生活如何融合在一起。

這是一本寫愛書人,也是給愛書人看的書。

類似的書還有越讀書癡指南逛書架

國學概論


章太炎的國學概論簡單介紹什麼是國學.由於稿件來自1922年他在上海的講學,內容編排便不是很有系統,而且有些重複.內容偏重了古籍版本真偽問題,經學派別,哲學派別,文學派別.加上學生的一些補充.

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什麼是國學?國學起於民初.當時面對西方學術的衝擊,國民渴望重新整理中國的學術.國學就是以中國為研究對象的學問.當時國學仍然是個雛型.社會動盪促使國學發展緩慢.當時國學主要分為經史文哲,經常指古代典籍,例如禮記,尚書等等.史當然是歷史,史書,即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文即文學,詩詞歌賦.哲即哲理類,宋明理學.

到了現在,很多大學都有對國家或地區為整體的研究.例如日本研究,美國研究,東亞研究,亞太區研究.而中國研究卻被常稱為漢學.

古代中國的學術沒有分類,沒有系統,沒有客觀數據,只有主觀分析.西方學術卻充滿了分類,系統及客觀數據.因此,在過去多年西方的漢學有快速的發展.幾乎超越了中國的國學.越來越多西方漢學著作被翻譯為中文,希望這些學術養分倒流到中國,激發內地國學的發展.

日本的現代化與社會變遷


日本的現代化與社會變遷,作者富永健一教授.他是日本著名的社會學學者.在這本著作,他仔細分析了什麼是現代化,現代化的起源,特性及觸發條件,現代化的過程與層次,西方與東方現代化的分別,日本現代化的特徵.

他的分析是非常仔細,把現代化劃分成經濟,政治,文化三個層次.經濟活動牽涉很多客觀機制,容易進行改革,成了現代化最初部分.政治現代化則受到傳統力量抵抗.由於政治仍然要處理實務,政治制度面向實務妥協,最終達成政治現代化.而最後是文化現代化.傳統力量是非常堅固,文化現代化的進度會非常緩慢.

他又比較英國與德國的現代化如何開始.由於現代化並不誕生於德國,這裡便要研究德國如何引入現代化並進行現代化.因為德國與英國的文化差異比亞洲與英國的差異少,所以也懷疑德國的成功能否作為亞洲國家的借鏡.

看完這本書,才知道日本怎樣利用現行制度引入及進行經濟現代化,政治制度現代化和文化現代化.這需要由上而下推行,需要開明的君主帶領.我也明白了日本的現代化曾開倒車,然後才快速前進.到了政治現代化的時候緩慢下來.政治不完全現代化,導致一些充滿矛盾的奇怪現象.從這裡也可以說明日本的矛盾性格.

日本 一個曖昧的國度

日本 一個曖昧的國度》,由余杰所著作.作者親身到日本訪問不同人士,配合他在旅途中所見所聞,從多方面分析日本民族性格.農民民風淳樸,海盜倭寇卻是非常殘忍.從家庭電器看日本人縮小的風格.從退休軍人及巨型的戰爭紀念碑看到大日本心態.從東史郎看日本人的良心.從原爆紀念館,軍人墓碑看到日本人扮演受害者.在遙遙相對的友好和平紀念碑,看見日本部份人沒有忘記自己的罪行.可見,日本人的雙面性格,被作者嘲諷,想脫亞入歐,換來不亞不歐.

看這本書的原因是,我們看似對日本很了解,但是很多時候對他們的行為特別是政府所作所為並不了解.無論自民黨有幾多政治醜聞,它在日本過去幾十年仍然迄立不倒.為什麼呢?為什麼日本人在明治維新時期可以快速應變?為什麼這麼先進的社會,他們仍然很迷信,竟然供奉信用卡!究竟日本是個怎樣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