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The English Language - 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he English Language - 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is written by Charles Barber who is the Former Reader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chool of English, University of Leeds. Thus he is one of authorities to write something about English. He told us what language is, what is underneath the mechanism of change in languages and dialects, what are the Indo-European languag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se members.

Of course, Charles focused more on the Germanic languages which cover German, Sweden, Norway, Danmark, English and even Netherlands. In Old English Period (AD 410 - 730), there were a few main dialect areas, such as West Saxon, Kentish, Mercian and Northumbrian. At that period, Celtic words were not common. Oh, West Saxon, then where is the East one? It is the name of a Germanic tribe in Northern Germany. Many Germanic immigrants stayed in England. Thus they had great influence in English language.

Afterward, Norsemen and Normans arrived and conquered plenty of lands, from Nothumbria, Danish Mercia to East Anglia. Even though them retreated, they left their words. Gate (gata) in York means street. Some Scandinavian words like skirt, scrub, awe, take (taka).

In the Middle English, French was a higher class language. Not only the loan-words were imported but also the existing pronunciation was changed. French words are chancellor, council, country, crown, government, nation, parliament, people, state; abbey, clergy, friar, parish, prayer, relic, religion, saint, saviour, sermon, service, virgin, armour, battle, castle, tower, war, apparel, costume, dress, fashion, art, beauty, colour, column, music, paint, poem, and romance.

You can see that it is so interesting to find out the origin of words and even grammar. It is a great book to read and explore.

2007年12月10日 星期一

深圳在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圈的定位及發展路向


深圳在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圈的定位及發展路向,書名雖然長,但題目清析。這本書嚴如辯論,首先討論為什麼有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圈。當然主要是地理人文因素,經濟市場因素,情況像長三角及東盟的瀾滄江-湄公河經濟圈。後來,仔細說出泛珠三角經濟圈的慢慢確立的過程。在這個經濟圈區域合作都是以平等,互信,互惠互利,市場主導,政府引導,三珠並行為原則。三珠是指小珠三角(廣深珠這個核心區域),大珠三角(珠江流域)及泛珠三角(9+2)。利用聯席會議加強溝通及協調,在法律及經濟等各方面加強合作。這些合作目的是促進地區內的健康發展,平衡產業結構,配合西部大開發來平衡社會發展。簡單來說,廣東工業發展快速,能源供應緊張,廣西則可以開發水力發電來舒緩情況,改善空氣污染,而廣西又可以分享工業發展成果。同樣,雲南及貴州都可以利用全國的電網把電力傳送到華東地區。

泛珠江三角洲的優勢在於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平均比較高;香港主導服務業,廣東主導製造業,合作無間;而且競爭力比較高,產業效率比較高,基礎建設比較好;外資投入也比較集中。區內急中了高新技術工業,也是世界工廠的基地。外貿佔總貿易額的8成。區內的就業人數是全國的三分之一。

可是泛珠江三角洲也有劣勢。腹地狹小,比長三角的華東平原小很多。過分依賴外貿,沒有妥善發展內部經濟,內銷的供應鏈又長又複雜導致成本高。就業人數多但科研人數少。由於勞工來自不同省份,文化不同,構成治安壓力。很多原住民則依靠土地發財,降低了創業精神,造成發展滯後。

在中國,除了泛珠三角及長三角外,還有渤海經濟圈。作者從經濟發展水平,增長泉源,動力機制和產業特色作比較。渤海經濟圈是內需型,泛珠三角是出口型,長三角則是外資型。珠三角制度競爭力高,長三角整體競爭力高,渤海經濟圈則資源集中。

當了解了泛珠三角的背景,深圳應該如何定位及發展呢?與港澳比較,它的經濟總量不高,只是在人口相約之下土地相對充足。2000年至2004年,經濟發展保持快速增長。財政收入是香港的七分之一,加上了物價及人民幣升值的考慮,實際收入的購買力大約是香港的一半。雙方都有完善的基礎建設,香港在管理方面優勝,深圳則仍然有發展空間。

與廣州比較,深圳在2002年終過程是發展報告中的14個有是程式發展指標,平均都差於廣州,而上海則大部分都排首位。其實,廣東省在全中國中或多或少排斥非粵語文化,造成獨特的文化板塊。深圳則融合了各省人民造就了廣東省內的文化孤島。這樣使深圳既是融合點又是排斥點。

(待續)

2007年12月7日 星期五

突厥人和突厥汗國

突厥人和突厥汗國是已故作者馬長壽的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叢書之一。雖然早於1956年成書,但仍然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成果。因為當中很仔細地考究突厥人的起源,興盛及衰亡。

突厥Türküt的名字應該是蒙古人所介紹,在蒙古語中,一個突厥人被稱呼為Türk,一群突厥人則被稱為Türküt。中國則音譯為突厥。

在中國歷史中,常常出現的丁零,敕勒,鐵勒則是突厥語的民族。

由於突厥所居住的阿爾泰山有很多天然礦石,他們便發展了鍛鐵事業。

到了6世紀,南北朝結束,隋朝開始,突厥人伊利可汗(Il Qagan)阿史那土門在漠北及阿爾泰山附近統一各部族,建立了突厥汗國。可是在高壓統治之下突厥汗國很快分裂成東西突厥。後來,東突厥被薛延陀汗國所取代。由於各個民族不斷在大漠遷徙,互相融合,薛延陀就是從薛族(Syr)及延陀族(Tardouch)所聯合起來。現在的維吾爾其實是回紇(Uighur)的原音,是聯合體的意思。

汗國與一般國家的分別在於汗國被視為可汗的私產﹐可汗的地位最尊﹐權力最高﹐其下有小可汗﹑葉護(在西部突厥﹐葉護地位似為可汗之副)﹑設(亦作察﹑殺﹑煞等)﹑特勤﹑俟利發﹑俟斤﹑吐屯﹑發等官職。

雖然突厥曾因為Qoutlough-Iltaris Qagan而復興,但是在沒有設立良好政治制度下,突厥汗國仍然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作者】 馬長壽
【出版社】 廣西師大
【ISBN書號】 7563359958
【出版時間】 2006-05-01
【頁數】 100
【裝幀】 簡裝本
【開本】 大32開

2007年12月1日 星期六

The Atlas of Languages


The Atlas of Languages is a funny book that illustrates 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languages. It shows me the interesting comparison among languages without too many jargon and technical terms. It is much easier to understand.

# Hardcover: 224 pages
# Publisher: Facts on File; Revised edition (April 2003)
# ISBN-13: 978-0816051236

Bauhaus Architecture


在香港,保育及集體回憶成了潮流,灣仔街市成了三級歷史建築。保留它的原因除了灣仔市民的感情外,就是它是香港僅有包豪斯風格的建築物。包豪斯建築原本是一所位於德國魏瑪市的建築學院(“國立包豪斯學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名字,後來成了一種現代建築的風格名稱。作為一種設計體系在當年風靡整個世界,在現代工業設計領域中,它的思想和美學趣味可以說整整影響一代人。現代玻璃幕牆的前身就是包豪斯風格對光線控制的一排排很大的窗口。沒有多餘的線條就是所謂現代的簡約風格。

最初在包豪斯執教的﹐大都是表現主義美術家﹐如康定斯基﹐W.﹑克利﹐P.﹑L.費寧格爾等。在建築﹑實用美術設計和印刷方面﹐有匈牙利的建築師和傢具設計師M.布羅伊爾﹑印刷家H.拜爾和構成主義者莫霍伊-納吉參預教席。包豪斯的宗旨是提倡和發展實用工藝美術﹐強調技術在現代人的生活和審美經驗中的重要性﹐主張各門藝術的結合。包豪斯認為紀念碑的不朽性是和裝飾性融為一體的﹐應該追求創造現代的綜合建築藝術。包豪斯不強調個人的風格。因為機器生產的關係﹐一切設計呈現出幾何形的﹑嚴謹的面貌﹐線條和形體是極度精練和簡化的。



# Hardcover: 144 pages
# Publisher: Prestel Publishing (October 2001)
# Language: English
# ISBN-13: 978-37913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