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社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社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精彩的偏見

繼玩起中文和玩起英文後,又一個發人深省的力作。作者林沛理用香港電影和歌手掀開製作人追尋港人新身份的歷程,折射香港人底層心理陰影與迷惘。其洞見能力,精采分析,十分獨到。
歲月神偷的小自傳從無人問津,在德國取得殊榮,回港後受到歌頌,最後被用來描寫香港精神。可見當初沒有人欣賞,但遇上港人心靈與價值空虛,回歸後懷緬過去,身份混亂而缺乏內地人的反照,終於找到救生圈。

這種不懂自我描述自我肯定的性格,要從外國獎項來定義自己,與內地要求歐美國家肯定自己市場地位沒有大分別。

香港電影習慣近距離小人物活生生的小敘述,很難適應內地那種宏大歷史的大敘述。放下小敘述優勢,強作大敘述,既失去香港性,又不討好。

香港要深度探索自己獨特路途,塑造新身份,弄懂與國家的關係,才能好好面對挑戰。



作者:林沛理
編號:978-988-18914-8-8
頁數:201 頁(平裝)

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看香港局勢

香港管治亂象,此起彼伏,現象紛陳,眾說紛紜。人人說地產霸權,但不知霸權從何而來?人人說建制派官商勾結,但不能解釋為何政府如此縱容?制度失衡,但也不知為何至此?政府現代化管理,做了很多研究和諮詢,但為何總與民意相違背?醫生護士明明缺乏休息,為何醫管局提議加薪?政府在港珠澳大橋環境評估做得不好,被婆婆申請司法覆核,為何要怪罪於她?

看了黃兆輝的新後現代管治,才發現當中的道理。在澳門任教的黃兆輝,冷眼看香港管治亂象,從哲學入手,追尋香港的管治哲學發展歷史。自從英國進駐香港一刻,管治焦點以身分和先例為主,以被動消極方式處理問題。二次大戰到文革期間,大量難民湧入,促使葛量洪和麥理浩等港督作出長遠而具有開創性的規劃。建立新角色調和市民與政府之間的衝突,讓半官方的市政局自行管理地區事務和財政收入,讓市政局局內代表擁有實權,靈活迅速解決地方事務。

可惜尤德建立市政總署,無意中破壞了這個平衡,市政局被廢除後,沒有把管理權力轉移到區議會。於是,區議會繼續保持純粹諮詢角色。管理地方的實際權力移到政府部門,立法會只是監察角色。市民參與管理的機會減少,歸屬感減少,矛盾卻因而加深。

隨著福利教育開支不斷上升,金融風暴,政府財政緊輟,被逼在其他公共服務減省支出和人手編制。誤用現代商業管理模式,只重成本和效率,忘記了服務目的和長遠規劃,更忽略政府本身責任。出現了護士學位減少,而後來護士不足。殺校後,不久要建立新校。教改同時減少教席,導致工作量飆升。從前積極不干預,本來是權衡輕重後如不干預比干預好則積極採取不干預。現在退化為大市場小政府,凡是市場主導,把很多責任外判給商家。終於以就業市場管理教育,逼使大學取消沒有金融價值的歷史科。終於讓私家醫院管理人口。終於讓地產商管理房屋問題。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政策研究不斷退化,但企業不是政府,沒有責任為政府長遠籌謀。於是,政府腦退化,願景都模糊。

希望政府強化政策研究,社會研究,賦予區議會更多權力,給市民更多參與管理機會,讓香港重新得到發展動力。



新後現代管治-從市政管理看最深層矛盾

作者:黃兆輝
出版社:上書局
ISBN:33465007881770

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

通識詞典

由鄧鍵一與黃浩然等人主編的通識詞典,以新高中通識科為出發點,共分理論篇、香港文化篇、香港政治篇、中國篇和國際篇,以簡潔明快的文章,扼要介紹一些關鍵概念,閱讀得非常爽快,容易吸收。每篇文章附上優質延伸閱讀,是學生和有興趣討論時事人士必備書籍。

2011年6月20日 星期一

醜陋的中國人

柏揚與孫隆基都是非常痛恨中國人的弊病,以為千刀萬剮方式批評。醜陋的中國人出版多年仍然有它的生命力,大部分的事情以相同的模式在今日發生。可見,這麼多年中國人陋習仍然改不了。

中國人的弊病有五大亮點,分別是髒,吵,亂,窩裡鬥,虛有禮義。中國的廁所和街道永遠是骯髒。家裡總是吵,田裡總是吵,街上更是吵。

最近看到廣東曾城新塘鎮衝突事件,當事人已經沒有事,可是其他沒有多受教育的村民仍然以為當事人被打死,導致群情洶湧,連日鬧事。可見,亂來自村民不分真假,亂也來自地方官員長期欺壓,有什麼不對勁就是預設官員欺壓。政府內部道德喪失,監察制度失效,以金錢購買權力,以權力代替溝通,以暴力對抗權力,以權力保障金錢。整個體制在高壓平衡中腐敗下去。試問怎不痛恨?

醜陋的中國人
柏楊
遠流
ISBN:978957326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