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漢英語言思維模式對比研究

看過了漢英語言思維模式對比研究,會對作者何南林多一份讚賞。因為身為內地學者能夠對英文的近代發展有深入的認識,能夠做研究,而且能夠以淺白文字說明兩者優劣,非常難得。

過去百年,中國文化受到外來的嚴重挑戰,語言也被視為國際實力的基石,所以英文被捧到天上,中文則被唾棄被改革。英語成了高層語言,漢語成了下層語言。

英語世界以科學科技為先,故被當作科學語言,能精確表達事物。中文側重意境,詞義比較模糊,讓人覺得說漢語的人思考不精確。五四運動的年代,很多學者認為中文難學,企圖推翻方塊字,採用羅馬拼音化。有人認為中文沒文法,故引進英語文法,日語文法。

其實作者何南林看到了英語也有自己的問題。英語以形式表意,所以注重形式。可惜形式不能照顧生活中所有情景,特別是當主語數量不明,英語形式顯得力有不遞。習慣用法,詞彙衍生,詞根也缺乏規則。句子中的語序與事物時序相反,促使聽者思考受到語言影響。

何南林指出別以為使用英語就只要理性思維,其實也要悟性思維。英語漢語都有省略與暗示,也有模棱兩可的時候。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也出現主語變換問題,破壞了句子,也混淆了意義。可見思考影響語言。

真的,漢英兩語,各有優劣。情景模糊,漢語優勝;追求詳盡,英文優勝。英語構詞沒規則,皆因引入拉丁語和法語。漢語構詞有規則,只忽視了音譯外來詞。漢語文法寬鬆,隨讀者當時理念解釋,當跨越世代,古文今讀,多靠前人疏注分析關係。道德經就是經典例子。

現在世界越來越小,種族交流日甚,語言文化互相滋養,自我成長,難以控制。語言規則只能從寬,但仍要確保通用實用。

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季羨林談國學


季羨林的談國學可以見到他光明磊落的性格。在序中,告訴讀者他不會做作,故意刪減文章,製造和諧統一的主題,高瞻遠足的思想假像。因為他知道智慧是跌跌碰碰中成長,研究中總會走了有很多冤枉路。

究竟什麼是國學國學意指中國學,漢學,中國研究,研究中國所有的東西,包括歷史,文化,思想研究,文字學,文學,民俗學,藝術,考據學,倫理學等等。如國粹派鄧實在1906年年譔文說:「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也。」

國學一詞,滿載歷史傷感。本來國學一詞最早見於東漢鄭玄的禮記正義,解作國家的學校。到了清末民初,中國國力日衰,西學東漸、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中國學者文人見到日本都對中國深入研究,國內反而缺乏嚴謹研究,所以希望建立自己的國學

其實日本國學過去被稱呼為和學,皇朝學和古學。日本國學起源於江戶時代中後期,主要研究日本儒學佛教典籍,日本文化與思想,日本歷史。伊藤仁斎和荻生徂徠對古代文字學音韻學的研究不遲於1705年。到了明治時期,更包括了文學與民俗學。別以為日本人只對日本和中國有興趣研究,他們也對荷蘭,英國,德國,法國深入研究。到了今天,可隨便找到20幾本有關國學研究的日本書籍。

到了今天,內地有很多人發現自己對國家的認識不及日本人深,更發現日本教科書有很多篇幅講述老子,莊子,孟子,論語,三國志,韓愈,柳宗元,陶淵明,歐陽修,蒲松齡,李白,杜甫,蘇軾。

作者季羨林是什麼人?他是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北京大學教授、輔仁大學教授。季羨林通曉梵語、巴利語、吐火羅語、英語、德語、法語、俄語等多種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幾位從事吐火羅語研究的學者之一。曾完成翻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著有《中印文化關係史論叢》,《印度簡史》,《現代佛學大系》,《吐火羅文彌勒會見記譯釋》,《吐火羅文A中的三十二相》,《敦煌吐魯番吐火羅語研究導論》,《文化交流的軌跡:中華蔗糖史》等等。


談國學
作者: 季羨林
出版社: 華藝出版社
ISBN9787801429650
出版時間: 2008-5-1

有關文章:國學概論

日本國學書籍
  1. 荻生徂徕的《徂徕先生国学问答书》
  2. 藤贞干的《国学备忘》
  3. 樋原久民的《国学弁解》(1805)
  4. 吉见幸和(1673—1761)《国学弁 疑》(1746)
  5. 僧立纲的《国学弁翼》(1819)
  6. 森长见(1742—1794)的《国学忘见》(1783)
  7. 中条信礼(生卒年不详)《国学本 义》(1844)
  8. やさしく読む国学
  9. 〈弱さ〉と〈抵抗〉の近代国学 戦時下の柳田國男、保田與重郎、折口信夫
  10. 真説「陽明学」入門―黄金の国の人間学
  11. 兵学と朱子学・蘭学・国学
  12. 近世の国学と教育
  13. 水戸派国学の研究 (神道史研究叢書) 
  14. 道家大門評伝 (国学研究叢書)
  15. 平田国学と近世社会
  16. 幕末国学の諸相―コスモロジー/政治運動/家意識
  17. やまと心―日本の精神史 (国学研究叢書)
  18. 幕末民衆思想の研究―幕末国学と民衆宗教
  19. 江戸派国学論考
  20. 荷田春満の国学と神道史
  21. 日本思想のかたち (国学研究叢書)
  22. 江戸社会と国学―原郷への回帰
  23. 論語より陽明学
  24. 慶長以来国学家略伝
  25. 本居宣長の生涯―その学の軌跡
  26. 明治維新と国学者
  27. 古代中国天命思想の展開―先秦儒家思想と易的論理
  28. 異色の国学者 富士谷御杖の生涯

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

中國文化究竟有什麼深層結構?我們好像很了解,但大部分人卻不知道其所以然。我們沒有很好地組織深層結構,只是有很多零零碎碎的概念和現象。這些概念和現象之的關係究竟是怎樣。

如果看過了柏揚的醜陋的中國人,便知道三大亮點,髒吵亂。為什麼會這樣?可能到最後仍然沒有答案,但痛恨中國文化的醜陋一面的卻不只是柏揚一人,還有台灣歷史學者孫隆基。

孫隆基嘗試以歷史角度,以他喜愛的民間心理學分析在過去幾十年在大陸,台灣,香港甚至海外親身經歷,看到中國人在某些事情上的行為。另外,也從語言文字分析民族心理。

孫隆基認為從仁,到二人,到人倫,建築一個龐大的社會制度框架,壓抑人格的發展,失去了自由,也喪失了責任感,使自律變成了他律,導致專制盛行。一旦他律崩潰,亂象頻生。

孫隆基認為壓抑人格的發展,發展注重身體化,事事以身體為重,時時以飲食為先。性與心靈沒有完整發展。

一切以和為貴,壓抑自我以緩減緊張關係。個人缺乏地位,缺乏私人空間,不保障私人利益,強逼假公濟私,促進人我分界不清。

天人合一,你我合一,萬事萬物都在統一。雖有易經二元分象,但卻翻譯為融合一起,差不多什麼和稀泥,鈍化思考,一切靠頓悟,沒法找出天然規則,無法產生科學精神,所謂千年智慧只是有意識的不斷嘗試。

雖然作者的心理學並不專業,社會學分析基礎比較薄弱,但在很多事情總有獨特的見解,像一把把充滿仇恨的匕首插在中國文化的身上。


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
花千樹出版
ISBN:9789628884247

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

電子閱讀器

隨著香港書展落幕,香港電子書的市場競爭仍然繼續。其中一個焦點就是電子閱讀器。


電子閱讀器最重要有幾個重點:
  1. 輕薄,大小適中(大約A5),適合任何人士長時閱讀
  2. 好看,顯示不刺激眼睛,外型舒服
  3. 電池壽命長,不用經常充電
  4. 容量大,適合多媒體電子書
  5. 功能強,管理書籍書籤,可以寫個人記錄,配備字典,發音功能
  6. 支持開放格式,減少兼容問題
  7. 反應快
  8. 價格便宜,減少消費疑慮

市場上有很多電子閱讀器可供選擇,譬如:
  1. Amazon Kindle
  2. 邦諾Nook
  3. Sony Reader
  4. 大陸的漢王Hanvon
  5. 台灣的遠流金庸機
  6. Apple iPad (所謂eBook Reader)

一般閱讀器的顯示部分大小為5吋,6吋到9吋。漢王大約5吋,遠流與邦諾Nook大約6吋,Sony Reader大約7吋,iPad9吋。以A5為標準,漢王太小,iPad太大。重量方面,小型5吋閱讀器的重量大約140g-190g,中型6吋閱讀器的重量大約174g-310g,大型6吋以上的閱讀器的重量大約180g-570g。漢王大約170-190g,Nook 343g,Sony PRS-600大約285g,遠流金庸機只有250g,iPad則超重有690g。

顯示方面,除了iPad以彩色LCD外,其他都採用電子墨或者電子紙張技術。好處是超級穩定,減低輻射,不刺眼。除了遠流金庸機的16灰階,其他大部分都是8個灰階。其中大陸漢王(Hanvon)的電子閱讀器採用了台灣元太科技5吋的電子紙。iPad的彩色LCD其實是高頻率的閃動,導致眼睛高速度震動,長期使用會很累。另外,彩色LCD光線強度比電子墨,耗電量也高。

論外型, Kindle,Nook,Sony Reader,iPad比較好。漢王外型比以前的Palm還差。遠流則比較簡約。

電池壽命方面,一般閱讀器大約支持到7500-9000頁。遠流金庸機大約6000頁。Sony PRS-600大約7500頁。漢王大約8000頁。iPad大約2400頁。

容量方面,漢王/Sony PRS-600最多有512M,Nook有2G,Kindle有4G,遠流金庸機最多可以有16G,iPad最多可以有64G。

功能與支持格式方面,各個產品都大同小異,但是漢王的字典不完整,發音不好。加上反應速度,漢王大約0.9秒,Sony PRS-600/遠流金庸機/大約0.37秒,所以漢王的問題比較突出。

價格方面,小型閱讀器大約149-239美元,中型閱讀器大約149-399美元,大型閱讀器大約330-699美元,而iPad大約499-829美元。在香港,iPad大約3800到6800港幣,但是遠流金庸機(包全套金庸小說和評論金庸的書籍)大約3400港幣。如果是看書,不如認真看金庸機。

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書與電子書

今屆香港書展特別增設電子書籍專區。其實電子書在外國已經流行多時。好像亞馬遜(Amazon)和邦諾 (Barnes and Noble)電子書總數超過了54萬種(title),光是亞馬遜電子書超越了42萬種(title)。根據書籍類別,最多是非小說類佔31%,其次是小說類佔18%,科學類佔5%,一個月出版3000種。在邦諾,電子書總數超越了12萬,以小說類佔最多大約30%,其次是非小說類,佔14%,浪漫類佔8%,歷史類佔6%。

香港電子書出版仍然是起步階段。為什麼這麼落後?一,電子書閱讀器需要技術發展,這方面,歐美自然領先。二,需要龐大閱讀市場,喜愛閱讀的人會嘗試不同閱讀方式,香港買書賣書的人多,真正看書的人少,用電子方式買賣與閱讀更需要時間適應。三,作家的接受程度,他們對技術不了解,自然對出版電子書籍十分猶豫。四,早期閱讀器的價格高,阻礙了市場的發展。五,早期電子書的格式並不統一,山頭主義非常重,香港出版社不清楚要迎合哪幾類格式,導致在運作成本不明朗。

作為出版社,要考慮市場定位,電子書閱讀器的接受程度,能否保護版權,營運與利潤模式。除了大型中型出版社,不是所有出版社都有自己的網上書店。缺乏平台,也妨礙了售賣電子書。

現在正常的閱讀器都採用電子墨水的技術,呈現的模仿傳統書籍的質感。這樣防止了螢幕對眼鏡的影響。一般讀者習慣在閱讀時寫一些東西或者記錄,部分閱讀器也提供這樣的功能。新推出的閱讀器,譬如Viewsonic,B&N,Sony,更有觸控功能。


雖然不同閱讀器都有自己的保護版權技術,但是外國營運多年,技術比較成熟,而且各個平台都支持一個開放標準-電子出版格式。這樣出版商不必擔心要支持那幾個平台,而且因為減少了印刷,倉存,運送等各樣成本,整體出版成本可以減少了一半,於是電子書售價比傳統書籍低很多。

另外閱讀器的價格一般都比iPad便宜,比iPad更輕,電池壽命比iPad更長,相信吸引更多新讀者。譬如小型5吋閱讀器的重量大約140g-190g,中型6吋閱讀器的重量大約174g-310g,大型6吋以上的閱讀器的重量大約180g-570g。iPad最少都有680g。價格方面,小型閱讀器大約149-239美元,中型閱讀器大約149-399美元,大型閱讀器大約330-699美元,而iPad大約499-829美元。一般閱讀器的電池壽命大約支持到7500-9000頁,iPad大約有10小時,估計大約10x60x4=2400頁。

另一方面,電子書營運模式明朗化,讓出版社有很好的預算。除了售賣電子書平台的固定成本外, 電子書仍然有利可圖。

電子書能夠突破傳統書籍的限制,能夠接觸更多年輕人,提高他們閱讀風氣。有時候覺得是社會與同輩的閱讀風氣所影響。看看,電腦原本是一個比閱讀器更強大的學習工具,落在年輕人手上變成了最強的遊戲機。

另外雖然電子書也擴大了作者的創作空間,能夠加入不同媒體的元素,但是否沖淡了對文字功力的要求?相信隨著技術發展, 媒體融合將會是大勢所趨。

最後剩下來的問題,只是讀者要對電子書慢慢改觀。

2010年5月29日 星期六

香港報業百年滄桑

香港在電視還未出現的年代,電影除了提供市民娛樂,還當作新聞媒體,提供資訊。什麼新聞紀錄片,戰爭片,政府宣傳片都是由某些特定的製片廠負責。當時還稱呼電影為影畫戲,因為還沒有配上聲音,像一幅幅畫投影在銀幕上。

那麼在沒有影畫戲的年代,市民只好靠新聞紙得知國際大事。其實,香港在很早很早的已經有報紙。當然根據現代報業的準則,在廣東省最早的報紙是外國人辦的,叫做廣東記錄報,由怡和大班馬地臣所創立。1843年6月從澳門遷移到香港,改名為香港記錄報-Hong Kong Register。該報1863年就停刊。

其實,香港記錄報出現不久,洋人Andrew Shortrede便在1845年2月20日創辦The China Mail。1878年2月1日Andrew Dixon收購了The China Mail,所以被市民稱為德臣報。

以上都是外文報紙。後來出現的香港船頭貨價紙卻是早期中文定期刊物。慢慢演變成香港中外新聞。隨著中文報紙普及,它與香港華字日報,循環日報成為香港三大報紙。

循環日報不是宣傳環保,循環再造,而是要高舉道德,才以天理循環一句中的循環為名。

當時香港報紙傳遞外國新聞,民主與科學的思想,鼓勵國民自強救國。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也是在香港學習西方事物。他後來負責為太平天國製作長遠發展的綱領-《資政新篇》,提出要有保護人身的司法制度、辦報紙傳遞訊息、監督政府等等。後來,孫中山也受到香港的新思想所感染,促使辛亥革命。

當年香港報業如此進步,肩負社會良心。現在呢?


香港報業百年滄桑
作者:      李谷城
出版:     明報
出版日期:     2000/09
ISBN-10:     9629734516

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電影 - 我的荒謬


狄娜充滿傳奇的一生是怎樣開始?在荒謬的時代,電影成了荒謬的起點。

狄娜得到當時泰國總理的弟弟邀請到泰國拍一齣電影名叫七虎殲霸。拍攝規模龐大,由於槍戰場面多,男演員特別多,扮演間諜的狄娜成了一眾男演員的焦點。終於惹來總理弟弟反感,勞煩總理出面調解。另一方面,由於有總理這個大後台,年輕的她便能夠在泰國橫衝直撞。

出入有傭人照料,習慣坐頭等飛機,吃半島午飯的狄娜後來因為義氣參演大軍閥,最後因為一時意氣而裸露演出。於是她與李翰祥導演便留下了這段不愉快的經歷。自此狄娜不願意與他合作了。

她離開了電影,加入電視台,主持蒙太奇,但仍然背負脫星的標籤。近年來的介紹仍然不能擺脫脫星的影子。猶如佛家所言,什麼都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如今她被人評價「讓市民知道香港也有很有內涵的藝人。」說真的,真的藝人是以藝術工作為事業,她從來都不是。她是一個有內涵的傳奇人物。



電影──我的荒謬
作者 狄娜
定價 HKD $100


出版社 藍天圖書
國際書號 978-988-8039-99-9
出版日期 2010-03-31

國際政治夢工場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有時候國際政治事情的發展充滿了戲劇性,好像美國中央情報局在策劃陰謀方面屢敗屢試,屢試屢敗。美國對中東的分化策略不斷種下禍根。英法兩國的恩怨情仇,往往比電影更好看。

然而電影也把這些政治歷史事情作為題材。特務贛J惡搞英法結盟,其實原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法這兩個世仇曾考慮建立強大的聯盟,在冷戰中成為第三極。可惜,法國政黨輪替後,轉向德國,才出現現在的歐盟。於是英法聯盟成泡影,也成了被挖苦的對象。

美國癡Gun檔案探討美國全國步槍協會(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在美國政壇的影響力。可惜,由於對協會主席作突襲式訪問,使觀眾同情主席,於是反被全國步槍協會利用宣傳協會。這些電影除了諷刺之外,不但能帶出令人深思的命題,有時候利用政治爭議來為自己宣傳,有時候卻被利用為他人宣傳。

政客為了取悅選民,不惜功本,為自己設定好角色性格和故事劇本,24小時全天候演戲。美國越戰期間曾利用電影鼓勵國民支持國家加入戰爭。不幸地電影惹起國民反感,反戰情緒更高漲。他們以為權力在自己的手裡,可以呼風喚雨,編織自己人生的美夢,殊不知只是南柯一夢。

其實,政治本來是眾人的事務,是人類建立的公共空間,是為了創造人類幸福社會的夢工場。可是,歷史教訓我們,別讓他人公器私用,把政治舞台變成了私人的夢工場。


作者簡介:

沈旭暉現職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國際關係研究計劃主任。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博士、耶魯大學政治學碩士及學士,研究方向為中國外交、中美關係、恐怖主義與全球化等,著有《Redefining Nationalism in Modern China: Sino-American Relations and the Emergence of Chinese Public Opinions in the 21st Century》、《中東反恐新解讀》等。學術身分以外,為Roundtable香港社會科學研究網絡創會主席,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參與管理公司和顧問公司工作,定期於《明報》、《亞洲週刊》等華文媒體撰寫國際關係評論,於《茶杯》、《藝訊》等雜誌撰寫電影與國際政治專欄,偶爾客串電視、電台國際時事環節。以隨緣為人生哲學。

2010年4月10日 星期六

香港電影史話


有一位香港人研究香港電影30年,他自問還未有能力編寫香港電影歷史,因為香港電影歷史內容豐富,對很多廈門語潮州語的電影發展與製作過程仍然不清楚,沒有辦法全面講述整個歷史。

他本來生於上海,父母都是醫生。後來舉家遷往廣州定居,由於父母忙於診所工作,於是寄居林家。自幼喜歡電影與粵劇,更跟隨五哥-林擒出入電影片場。後來國共內戰,便南下香港,在中業學院修讀新聞專業。59年開始研究中國電影歷史。61年見到台灣電影戲劇史出版,63年見到中國電影發展史出版,但遲遲不見有人研究香港電影史。於是,65年立志研究香港電影史。

歷年來,他獨自蒐集很多電影海報,報導,戲票,文獻等等,把自己的居所變成貨倉。他得到他太太的支持,由於太太經濟獨立而不苛求家用,他於是能夠全心全意與自己的收入投入研究工作。他為了自己的研究,在鳳凰影業公司宣傳部刻意找每日只需半天上班的工作。

這位香港人見到香港電影發展了100年,而他自己日漸年老,希望儘快公開自己的研究,把發展史編寫成8冊。最後得到了藝術發展局的贊助與次文化堂的協助,終於在96,97,98,00,01年出版了香港電影史話數卷。可惜,出版了5卷後,在2006年逝世,他就是余慕雲先生。

書        名 香港電影史話.卷一
作者/編者 余慕雲
ISBN  962-7420-05-66A
出版日期 1996年
定        價 HK$50

2010年2月14日 星期日

英漢翻譯100心法

自從人類文化開始交流,翻譯工作便應運而生。翻譯工作看似是轉換原文的過程,但卻充滿了再創作的可能,需要個人的文化修養,藝術。英漢翻譯100心法以三個翻譯層次出發。先探討翻譯理論,信雅達三大原則,即以忠實通順美感為基礎。再細說翻譯實踐,在不同領域,不同語言環境中如何調節翻譯的手法。最後分析如何平衡理論與實踐,從字面意義跳到文化意義,從翻譯者的視野跳進閱讀者的理解方式。另外,作者還談論風格統一的問題,翻譯歷史的問題。對於有志於翻譯的人士是一本入門好書。

作者蘇紹興生在廣州,長於香港。1959年,於英國倫敦大學取得榮譽學士。他曾先後獲香港大學文學士、文科碩士、哲學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文科碩士及香港教師文憑。在香港中小學出任教師,在大學擔任行政人員,移民赴加拿大前為香港中文大學高級教務主任。1985年移民後,在多倫多的佐治布朗學院和多倫多大學校外進修學院教授中文、廣州話及中英翻譯課程十餘年。

蘇博士著作甚豐,中文著作有《兩晉南朝士族》(1985),《加拿大太平洋鐵路華工建路史實》(1987),《上下求索中國魂》(1991)等。其他有關文藝創作、歷史及翻譯文章則散見於香港、台灣及多倫多各地之學報與報章雜誌。中譯有加拿大聯邦及省政府各部門與教育局小冊子及資料多種,另編有廣州話教科書Say It in Cantonese上下兩冊。

蘇博士現為安省中英翻譯學會顧問、北美粵語學會會員及多倫多華人作家協會前會長。一九九三年獲授加拿大建國一百二十五周年紀念章,一九九七年獲多倫多大學校外進修學院頒發教學優異獎狀。

100個心法對於蘇紹興來說才算是完備。因為,只有100分之100才是完整,是老一派的執著。今日講求速食的香港文化,100個心法還會嫌多呢。可惜,這本書不是沒有瑕疵。譬如,第24題的倍數例子,第31題的can not。另外,由於英語在過去50年仍然不斷演變,而作者早於1959年畢業,所以書中某些例子顯得有些過時。希望有些人能協助更新。

現在很多人詞不達意,句子混亂,段落不清,主題欠奉。日常溝通花多百千倍氣力。其原因是缺乏該下的文字苦功。語言文字其實是我們思想的利器。沒有堅實語言文字基礎,便沒有清晰的概念,思考自然混亂,社會也停滯不前。

2010年2月6日 星期六

葉國華的新香港人



最近看葉國華的新香港人。該書集合了他在2003年至2008年座談會上所發表的言論。其主題圍繞著香港的獨特身分,香港人在過去50多年對國家觀念的轉變,香港在國家改革扮演的角色,在回歸後面對全球化如何建立新香港人的身分,通識教育與國民教育如何培養新香港人。


自從國父孫中山在香港大學接受教育,接觸西方思想,到後來與陳少白、楊鶴齡、尢列、陸皓東、鄭士良、程奎光在香港宣揚革命,組織興中會,香港便成了中國革命的基地,最後促成了辛亥革命。

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刻意不進攻當時還是英國殖民地的香港。當美國開始包圍政策,香港便成了禁運的缺口。

共和國開始經濟改革,香港便引入資金,技術,管理,成了經濟改革的支柱。

回歸後,香港實施一國兩制,不但是民主制度的實驗場地,還為中國統一作示範。其實,對我來說卻像一廂情願的說法。內地權力架構與香港不同,利益集團盤根錯節,不是香港能示範的都能套用在內地。另一方面,台灣的選舉制度卻比香港民主。香港能夠示範的是法治精神,台灣則示範選舉制度。

作者又說,國民教育能培養國家意識,建立國民身分,但要擺脫以中國為中心,應該以世界觀為基礎,了解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可惜就我所見其國家觀念及世界觀卻比較薄弱。他往往從黨來認識國家,世界觀卻停留在個人層面。什麼中國從挨打,走到挨餓,進入挨罵的階段,還暗示越罵越光榮。以個人層面來了解世界形勢是老一派的分析方法。

其實,從歷史來看,中國缺乏日本那種客觀分析,做事認真的心態。鴉片戰爭,林則徐的主戰派好友魏源為了解敵情,到寧波親自審問英國戰俘,並根據戰俘所述,寫出《英吉利小記》一書。中國戰敗,被革職的林則徐將自己組織人手翻譯的《四洲志》、《澳門月報》和《粵東奏稿》等資料交給魏源,讓他編纂《海國圖志》,以喚醒國人,放開眼界,了解世情,挽救危亡。1843年,《海國圖志》正式出版,卻換來官員攻擊。中國雖然有300萬文人,《海國圖志》的讀者卻寥寥數百,能夠領會書中的深刻內涵更少。賣書商人於是跑到日本市場。日本人卻視《海國圖志》為珍寶。因為此書令他們大開眼界,使他們第一次如此詳盡地了解了西洋各國。經過15次再版,差不多是日本人的必讀之選,使日本維新派的思想體系更完善,成為明治維新的良好基礎。甲午戰爭後,中國的大量賠款成了日本國家教育的重要資金來源,教育水平馬上飆升,成為日本現代化的重要基礎。

看,同樣的資源落在不同人的手裡,促成天壤之別的結局。




新香港人

平裝, 116頁
© 2008;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耀中出版社
ISBN: 978-962-8930-75-3
語言: 繁體中文

2010年1月30日 星期六

港...孩

港女,港男已經是生活用詞,因為已經熱潮不再。原本港女港男是中性的名詞,現在則隱含貶義,卻又是公開的秘密。09年10月的<港孩>一書,承接港女港男的潮流,以港孩為名。

「港孩」,指今時今日香港社會的孩子。他們生於九十年代中後至二千年初,一個物質相對富裕、資訊爆炸的時代。年齡,由幾歲到十幾歲不等,都是高小至初中的學生。

一如港女港男,港孩暗示了香港孩子典型負面的特質。作者先聲奪人,以非常奇特的例子作為第一章,吸引不少讀者。故事中的小女孩是超級富豪的千金,學習於她如浮雲,惟獨鍾愛電影及寫作。

另外一個故事的主角是超級經典的HEA精,學習又HEA,做事又HEA,玩都HEA。小小年紀,失去了所有動力。不學,不做,不講,不玩,不好奇,最後什麼都不知道,無思考,無夢想。皆因什麼都由家長代理,什麼都被動。以前,HEA精只是冰山一角,現在則充斥於各區學校,多得家長教導有方。

其他平凡故事簡單分類,配以新高中主題。作者前AO的身分,只是錦上添花。

德先生的路線圖


「五四運動」把「德先生」(Democracy ,民主)與「賽先生」(Science,科學)帶進了中國,新思維掃盪舊思想,催生新文化,影響國人至深,但海峽兩岸實踐民主的道路仍然崎嶇。南美非洲各國雖然有民主選舉制度,但仍不能振興國家。縱使全球民主呼聲一片高漲,但健康的民主制度只能在歐美成長?為甚麼這麼難建立民主?甚麼才是真正的民主?通往民主的路徑在哪裡?

《德先生的路線圖》的作者是美國著名學者卡爾‧柯恩(Carl Cohen)曾經編寫《民主概論》,內容精要,從理論到實踐,對民主的各種問題作系統性的探討,展現民主理論和民主實踐的整合。它讓我們知道民主是生活的態度,是化解矛盾的方法,是尋求解決方案的手法。最終是一種文化,一種現代思想。雖然全球化漸漸增強,文化互相滲透,但建立民主制度仍然障礙重重。老翻產品容易,老翻公司難。老翻產業容易,老翻專業困難。老翻法律條文容易,老翻法治精神困難。先要認識透徹,才知如何去留。

Carl Cohen,美國密芝根州大學教授,研究哲學為主,有論文超過40篇,包括了Why Racial Preference is Illegal and Immoral,Who Are Equals?,Which Way is Left?,What Transplantation Can Teach Us about Health Care Reform,Treating Animals Humanely; Obligations, Not Rights,The Right of Privacy,The Penalty of Preference,The Justification of Democracy,The Health of the American Democratic System,The Ethics of Civil Disobedience等等當中不乏關於社會及政治。

2010年1月19日 星期二

民主入門-80問



地球每一個角落,人民追求民主,希望國家能夠建設更美好的社會。在追求過程中,往往有如信徒在中途迷路,對民主產生懷疑與迷思。因此,我們需要重新尋找民主的真諦。聯合國所出版的民主入門給我們介紹民主的基本概念與原則,人權自由,選舉,開放與可信任的政府,民主社會和民主的將來。這本書深入淺出,配以生動插圖,讓我們了解民主理念的由來。


Author(s):Beetham, David; Boyle, Kevin - with cartoons by Plantu
Edition:2nd revised edition, first published in 1995
Publication Date: 2009
Publisher: UNESCO
ISBN 978-92-3-1040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