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30日 星期六
文化哲學講演錄
文化哲學講演錄也是勞思光的著作,彙編了他多年來教授文化與哲學的講詞。雖然文字淺白,但對門外漢仍然要點時間消化。他說明思想方法的意義和重要性,解釋方法論的任務及其範圍,並介紹形式邏輯以及經驗科學方法的基本知識。
哲學是思考的藝術,讓我們反思人生,而同時我們的知識系統不斷更新,方法論變得十分重要,否則會出現艾爾耶的毛病,浪費不少青春。
中國之路向
2007年6月26日 星期二
論語
論語是孔子與他的弟子談話的彙編,主要討論什麼是仁,什麼是禮,什麼是君子.應該怎樣學習,推行政策.學識與德行的比較.雖然時代久遠,但仍然能夠時刻提醒我們做人需要仁厚,以禮貌顯現互相尊敬.學習要虛心,不恥下問等等.這些智慧可以歷久常新.
2007年6月25日 星期一
大學
大學之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大學《四書》之一,本是《禮記》中的一篇,言簡意刻,意義深遠,歷久不衰。這樣偉大的巨著,不可不看。
《大學》原本不分章節。後來朱熹按其內容,分為經一章,傳十章。每章加入自己註釋的內容。其實,能夠讀透了《大學》原著,就不需要什麼額外的註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2007年6月20日 星期三
夜讀閃思
小思的夜讀閃思是一本充滿了文人情懷的散文集。夜讀是愛閱讀的人的習慣,所謂夜闌人靜。一個人能夠獨處,面對無限的宇宙,無數閃爍的星星,視野不斷擴大,思想不斷延伸。時而起伏,時而平靜。喜悅有時,哀傷有時。就是這種的夜讀往往觸發了連串的閃思。
有時候,人像星星,雖為滄海一粟,但能不斷閃動。人充滿勞累,卻詩意地棲居於大地上。要懂承擔,又懂放下,才能來去自如。
有時候,人像星星,雖為滄海一粟,但能不斷閃動。人充滿勞累,卻詩意地棲居於大地上。要懂承擔,又懂放下,才能來去自如。
2007年6月18日 星期一
2007年6月17日 星期日
字海拾趣
字海拾趣,書如其名。細說香港常見的錯別字或作一些有趣的比較。
語言是文化其中一個核心,也是最有活力的地方。很多時候,語言也跟民族尊嚴連在一起。例如英國人對英語十分重視。在1755年,為了擺脫歐陸語言(德語、法語)對英語的影響,希望建立第一部全英語的辭典-《英語詞典》。由於缺乏更新,1875年才重新建立屬於自己的字典--牛津英語字典。牛津英語字典的建立全靠全國人民提供大量實例,幫助了專家編纂字典之用。可見他們對於自己的語言十分關心。他們喜愛的戲劇都是字字珠璣,可見他們對生活中的用字也很講究。
同樣,美國獨立後,馬上制定自己語言的標準,包括拼字標準和自己的字典--1828年出版的《美國英語詞典》。到了荷里活電影在60年代大放異彩的時候,他們也繼承了講就語言藝術的傳統。
香港呢?差不多先生又作祟。馬馬虎虎,老是問什麼時候該用字嚴謹。他們忘記了當懶惰變成習慣,文字力量隨之下降。
語言是文化其中一個核心,也是最有活力的地方。很多時候,語言也跟民族尊嚴連在一起。例如英國人對英語十分重視。在1755年,為了擺脫歐陸語言(德語、法語)對英語的影響,希望建立第一部全英語的辭典-《英語詞典》。由於缺乏更新,1875年才重新建立屬於自己的字典--牛津英語字典。牛津英語字典的建立全靠全國人民提供大量實例,幫助了專家編纂字典之用。可見他們對於自己的語言十分關心。他們喜愛的戲劇都是字字珠璣,可見他們對生活中的用字也很講究。
同樣,美國獨立後,馬上制定自己語言的標準,包括拼字標準和自己的字典--1828年出版的《美國英語詞典》。到了荷里活電影在60年代大放異彩的時候,他們也繼承了講就語言藝術的傳統。
香港呢?差不多先生又作祟。馬馬虎虎,老是問什麼時候該用字嚴謹。他們忘記了當懶惰變成習慣,文字力量隨之下降。
正字正確
2007年6月15日 星期五
2007年6月14日 星期四
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崑曲
崑曲被中國成功申請為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因為他們明白到崑曲有歷史價值也有藝術價值.昆曲,又稱昆劇,昆腔或昆山腔,於明代冒起,在江蘇地區流行.它取代了元朝的北曲雜劇,是中國重要的戲曲之一.當初得到朱元璋垂青,崑曲不斷發展,表演巧究,成了宮廷中的雅部.後來,力求創新的南部發展了花部,亂彈,成了崑曲重要支派.
這本書不但內容豐富,而且有很多精采圖片.只是欠缺了音樂光碟.
昆曲
作者:鄭雷著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 年 03 月 01 日
語言別:簡體中文
Labels:
戲劇戲曲
2007年6月12日 星期二
元雜劇的文化精神闡釋
元雜劇的文化精神闡釋真的揭示了元雜劇(元曲)蓬勃發展的原因。當年蒙古人入侵中原,欺壓百姓,社會傳統受到衝擊,並把科舉廢除,為期長達81年。文人學士不但失去前途,更目睹社會慘況。最初他們利用自己的筆描述美妙故事逃離現實的痛苦,後來擺脫了傳統羈絆創作帶有平等愛情觀念的戲曲,有些狠批社會中不義之處。到了重新開設科舉,社會開始穩定,元雜劇慢慢失去原有的動力,因循守舊,逐漸被人淡忘。
Labels:
戲劇戲曲
二十世紀教育學名家名著
二十世紀教育學名家名著是經典著作的總匯。它匯集了32位教育名家的生平及名作。他們有美國杜威、中國的胡適、國學大師梁漱溟、近代的教育家陶行知、兒童心理學家陳鶴琴、中國首任教育總長蔡元培、法國的涂爾幹、英國的懷海德與沛西·能、德國的實驗教育學家拉伊、日本的小原國芳等等。每位都是獨當一面,名著雲集,獲益良多。
Labels:
教育
哲學、文化與教育
哲學、文化與教育講述三者的關係。教育教人反思,教育本身也令人反思。反思教育的意義,背後的思想。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懷著什麼信念,抱著什麼態度,堅持什麼原則。無論是孔子還是杜威都相信人的可塑性。教育工作者也應該懷著同樣的信念。
文化是一個龐大的網包含著很多符號與價值。教育本身也內含很多符號與價值。教育哲學讓人反思當中的角色與關係。當教育某種理念而本身制度缺乏該種理念,學生所得到的就是理念的空洞化。例如:民主教育,民主是一種理念,應該從制度中實踐出來,也應該從教育制度反映出來;否則對學生來說,民主淪為一種形式。徒具形式的民主制度,民主就會凋亡。
書的第三部分討論教育方法論。讓我深思目標與方法的關係,目標之間的排斥性等等因素。讓我明白教育方法論如何讓教育矗立在穩健的理論基礎之上,使它有良好的發展。
有了理念,便要實踐
金耀基的大學之理念
金耀基,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美國匹茲堡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新亞書院院長,更是前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因此,他的著作大學之理念是非常有份量的。書中重新反思什麼是大學,什麼是知識。大學的社會角色,特色與功能。學生應該怎樣去追求真善美,對社會有什麼責任。中國人的大學從傳統中脫變出來後,應該何去何從。通識教育與大學教育的定性與定位。現代化、全球化的教育應該是怎樣。內容非常全面,從過去、現在到將來,從中國、西方到全世界,從個人到社會。雖然意義深遠,文字卻平易近人。讓人一看再看,不斷回味。
大學之理念
作者:金耀基/著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03 年 08 月 23 日
ISBN:9571339628
百年大學演講精華
百年大學演講精華羅列了很多清末民國的名人演講。中國在那個劇變時代需要很多新思維來改革。講者都是懷著愛國之心,充滿熱情,滿腔熱淚般向大學生細訴。內容不乏他們對中國教育的意見,也流露著他們渴望改革的心情。秋瑾提倡女子能夠入大學讀書。蔡元培希望男女平等,促進哲學,美學教育。林語堂比較東西文化。李亦園的通識教育。余秋雨的閱讀建議。牟宗三保育中國哲學傳統。傅佩榮反思知識分子與儒家的關係。徐志摩則介紹印度文學巨人泰戈爾。胡適、陳獨秀、許地山則更關心民族命運、五四運動精神。嚴復則提倡西學門徑的功用。每篇演講都是十分精采,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百年大學演講精華
作者:蔡元培‧魯迅‧胡適‧林語堂‧龍應台等/著
出版社:立緒
出版日期:2003 年 04 月 01 日
ISBN:9570411708
Labels:
教育
素質教育在美國
素質教育在美國是一本很有意義的書籍。作者黃全愈是一位從中國到美國的老師。他也是為人父。雙重身份讓他從兩個角色來反思中美的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
美國老師讓學生多點理解內容,多於背誦句子。著重思考多於強記。利用大量閱讀來擴展視野,提高綜合及歸納能力。鼓勵發問和討論來促使反思,更有助於語言能力發展。黃全愈從自身的經歷揭示中美兩地對自信心深層理解的差異,揭示尊重與自由的重要性,學術研究的迷思。中國人把學術研究神秘化貴族化,美國人卻把它平民化。中國人著重教導與規範,美國人著重啟蒙與獎勵。讓人重新思考教育的方向。
素質教育在美國:留美教育學者對美國基礎教育的體驗
作者:黃全愈 /著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
出版日期:2003 年 05 月 20 日
ISBN:9629961296
Labels:
教育
哈佛天才與卡爾‧威特教育
哈佛天才與卡爾‧威特教育告訴我們一名18歲的成都女孩劉亦婷為什麼被哈佛大學錄取。原來,她母親利用卡爾‧威特的教育方法。這種方法是很用心設計每個細節,詳細地記錄小孩的學習進度,從生活中不斷刺激小孩觀察與學習。把學習從課堂中釋放出來,並融入生活之中。在語言學習方面,非常嚴謹。用字必精確,發音必標準,杜絕一切懶音。營養不多不少,休息長短適當。根據學習進度,家長便調整學習內容。因此,家長為了小孩的教育,勞心勞力,不眠不休,在7x24x365x20小時,即122萬6400小時內不斷作引導式教育。這是香港即食文化所不能比擬的。
Labels:
教育
2007年6月10日 星期日
人性論
中西方對人性討論從來不間斷,有人認為性本善,也有人認為性本惡,甚至無分善惡.在西方的學者探討自由意志與決定論(Determinism)之前,他們已經以嚴謹方式分析人性。人性論(Treatise of Human Nature)是18世紀英國經驗哲學家休謨(David Hume)的著作。他所探究的是知性(Of The Understandings)、情感(Of The Passions)與道德(Of Morals)。知性的核心是觀念、抽象、聯繫、記憶及想像、關係、狀態與實體。第二部份就是空間和時間。第三部份就是知識、推斷、因果觀念。情感方面,休謨關心驕傲、謙卑、惡行、德行、意志、動機等等。道德方面,休謨認為正義展現道德,而政府就是擔當社會正義的角色。
快速演變的語言
Execution
Execution,中文翻譯為執行力.現在的公司,成功有時,失敗有時,創意有時.可是,為什麼充滿點子的公司仍然出現問題呢? 答案往往就是缺乏執行力. 即所謂眼高手低. 有時候, 管理人員想到點子,往往只集中在完成後的景象,而忘記了怎樣以現在為起點,把目標一步一步實現.
這本書分析了缺乏執行力的原因,怎樣防止眼高手低,怎樣防止定立不能實現的目標,怎樣從制度上提高公司的執行力.
看完這本書,真的需要時間消化,和需要機會實踐.
Execution (Paperback)
by Larry Bossidy (Author), Ram Charan (Author), Charles Burck (Author), Clare Smith (Editor)
Publisher: Random House Business Books (September 5, 2002)
ISBN-10: 0712625984
這本書分析了缺乏執行力的原因,怎樣防止眼高手低,怎樣防止定立不能實現的目標,怎樣從制度上提高公司的執行力.
看完這本書,真的需要時間消化,和需要機會實踐.
Execution (Paperback)
by Larry Bossidy (Author), Ram Charan (Author), Charles Burck (Author), Clare Smith (Editor)
Publisher: Random House Business Books (September 5, 2002)
ISBN-10: 0712625984
Labels:
管理
我的名字叫做紅
我最近看過一個近代文學作品《我的名字叫做紅》,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土耳其作家Orhan Pamuk所著。內容提及一宗命案,案情十分曲折,表達手法非常有趣。案中各人自述故事。估不到第一位就是那個死者,後來樹也有自述。真是令人精神為之一振。各人故事互相交疊,層層推進。越看越有味道。
西歐戲劇理論
西歐戲劇理論是一本比較學術的書籍。首先介紹了戲劇理論歷史,從亞里斯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時期,到近代的評論。闡述戲劇的意義及當中的規律。人們怎樣評價戲劇呢?戲劇應該是社會的鏡子,還是道德守護者?應該利用什麼技巧來表達思想內容。究竟有什麼類型的戲劇,怎樣去劃分?例如,悲劇常見的表達技巧都是利用命運感與超自然現象。伊莉莎白早期的悲劇則充滿了道德上的教訓。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李爾王(King Lear)、奧賽羅(Othello)、哈姆雷特(Hamlet)、麥克白(Macbeth)都是十分著名的悲劇。在喜劇中,西歐戲劇理論論述什麼是幽默,好像形體幽默、情景幽默、語言幽默。當然喜劇也可以分為浪漫、情緒、風俗、文雅、陰謀等類型。更有一些是悲喜交集的悲喜劇。
從這本書了解到戲劇本身及它與社會的關係。可是原著是1931出版的The Theory of Drama, George G. Harrap and Company Ltd, London。看來要找一點新版本來填補近代戲劇的演變。
Labels:
戲劇戲曲
香江梨園
香江梨園是講述粵劇大老倌羅家英生平及粵劇在當時的發展。當中有些有趣的事情,小時候怎樣接受特訓,踏台板,與其他名伶合作。除了這些,還有行內術語,戲服,行當,表演程式的介紹及相關照片。
粵劇是源遠流長的中國地方戲曲之一。所謂行當就是角色類型,包括了末、生、旦、淨、丑、外、小、貼、夫、雜等。後來簡約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丑生」、「武生」。每個行當都有自己一套表演程式、戲服和化妝方式。表演程式主要是指做手功架。每一個部份都經過幾十年來的提煉。因此分工越來越仔細,流派繁多。可是,二次大戰後,粵劇發展大不如前,只有1963年成立的雛鳳鳴劇團一枝獨秀。
戲曲在中國承載了不少文化傳統,不單是民間的重要娛樂,文學瑰寶,也是宣傳道德和革命思想的工具。
Labels:
戲劇戲曲
2007年6月8日 星期五
十五貫研究
十五貫研究是一本很舊的書,是一本沒有編號的書籍。十五貫是一齣著名崑劇。
故事講述屠夫尤葫蘆從皋橋親戚家借得十五貫銅錢,哄騙繼女蘇戌娟說是賣她的身價錢。蘇因不願為婢,深夜私逃投親。婁阿鼠闖入尤家偷了十五貫銅錢,並用肉斧殺尤滅口。鄰人發現後就一面報官,一面追趕兇手。另一方面,客商陶復朱的夥計熊友蘭,帶十五貫錢往常州辦貨,遇到蘇戌娟問路,二人因此順路同行。鄰人差役見二人同行,又見十五貫,疑其為兇手,婁阿鼠乘機誣陷,於是二人被押送無錫縣衙門。無錫知縣錯判蘇、熊二人死刑。常州知府和江南巡撫皆輕信知縣。蘇州知府況監連夜趕往都府,求巡撫周忱緩刑覆查。周忱因迂腐而不為所動。況據理力爭後,周無奈限期半月查請回報,否則上奏題參。況鍾冒著丟官的風險,親至無錫調查,又改扮私訪,將真兇婁阿鼠捉住,終於案情大白。
其實故事本身已經引人入勝。十五貫研究更闡述了這個劇目的演變,為什麼受到周恩來的垂青,在新中國變得火熱起來。最終,內地的崑劇全靠十五貫開始復蘇。
Labels:
戲劇戲曲
2007年6月7日 星期四
國學概論
章太炎的國學概論簡單介紹什麼是國學.由於稿件來自1922年他在上海的講學,內容編排便不是很有系統,而且有些重複.內容偏重了古籍版本真偽問題,經學派別,哲學派別,文學派別.加上學生的一些補充.
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什麼是國學?國學起於民初.當時面對西方學術的衝擊,國民渴望重新整理中國的學術.國學就是以中國為研究對象的學問.當時國學仍然是個雛型.社會動盪促使國學發展緩慢.當時國學主要分為經史文哲,經常指古代典籍,例如禮記,尚書等等.史當然是歷史,史書,即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文即文學,詩詞歌賦.哲即哲理類,宋明理學.
到了現在,很多大學都有對國家或地區為整體的研究.例如日本研究,美國研究,東亞研究,亞太區研究.而中國研究卻被常稱為漢學.
古代中國的學術沒有分類,沒有系統,沒有客觀數據,只有主觀分析.西方學術卻充滿了分類,系統及客觀數據.因此,在過去多年西方的漢學有快速的發展.幾乎超越了中國的國學.越來越多西方漢學著作被翻譯為中文,希望這些學術養分倒流到中國,激發內地國學的發展.
Labels:
東亞研究
日本的現代化與社會變遷
日本的現代化與社會變遷,作者富永健一教授.他是日本著名的社會學學者.在這本著作,他仔細分析了什麼是現代化,現代化的起源,特性及觸發條件,現代化的過程與層次,西方與東方現代化的分別,日本現代化的特徵.
他的分析是非常仔細,把現代化劃分成經濟,政治,文化三個層次.經濟活動牽涉很多客觀機制,容易進行改革,成了現代化最初部分.政治現代化則受到傳統力量抵抗.由於政治仍然要處理實務,政治制度面向實務妥協,最終達成政治現代化.而最後是文化現代化.傳統力量是非常堅固,文化現代化的進度會非常緩慢.
他又比較英國與德國的現代化如何開始.由於現代化並不誕生於德國,這裡便要研究德國如何引入現代化並進行現代化.因為德國與英國的文化差異比亞洲與英國的差異少,所以也懷疑德國的成功能否作為亞洲國家的借鏡.
看完這本書,才知道日本怎樣利用現行制度引入及進行經濟現代化,政治制度現代化和文化現代化.這需要由上而下推行,需要開明的君主帶領.我也明白了日本的現代化曾開倒車,然後才快速前進.到了政治現代化的時候緩慢下來.政治不完全現代化,導致一些充滿矛盾的奇怪現象.從這裡也可以說明日本的矛盾性格.
日本 一個曖昧的國度
《日本 一個曖昧的國度》,由余杰所著作.作者親身到日本訪問不同人士,配合他在旅途中所見所聞,從多方面分析日本民族性格.農民民風淳樸,海盜倭寇卻是非常殘忍.從家庭電器看日本人縮小的風格.從退休軍人及巨型的戰爭紀念碑看到大日本心態.從東史郎看日本人的良心.從原爆紀念館,軍人墓碑看到日本人扮演受害者.在遙遙相對的友好和平紀念碑,看見日本部份人沒有忘記自己的罪行.可見,日本人的雙面性格,被作者嘲諷,想脫亞入歐,換來不亞不歐.
看這本書的原因是,我們看似對日本很了解,但是很多時候對他們的行為特別是政府所作所為並不了解.無論自民黨有幾多政治醜聞,它在日本過去幾十年仍然迄立不倒.為什麼呢?為什麼日本人在明治維新時期可以快速應變?為什麼這麼先進的社會,他們仍然很迷信,竟然供奉信用卡!究竟日本是個怎樣的民族?
看這本書的原因是,我們看似對日本很了解,但是很多時候對他們的行為特別是政府所作所為並不了解.無論自民黨有幾多政治醜聞,它在日本過去幾十年仍然迄立不倒.為什麼呢?為什麼日本人在明治維新時期可以快速應變?為什麼這麼先進的社會,他們仍然很迷信,竟然供奉信用卡!究竟日本是個怎樣的民族?
Labels:
東亞研究
訂閱:
文章 (Atom)